前言导读

  • 铌酸锂铁电畴工程及其应用

    王晓杰;张国权;

    铌酸锂晶体是目前最重要的人工晶体之一,被誉为"光学硅".铌酸锂晶体薄膜是最有应用前景的集成光电子学基质材料之一.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铌酸锂晶体在材料生长、基础研究和器件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利用铌酸锂晶体畴工程制备的周期极化铌酸锂、波导以及导电畴壁在光频率转换、光开关、光调制以及纳米电子器件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本文介绍了铌酸锂微米尺寸和纳米尺寸畴结构的制备方法及7个表征方式,并从3个方面介绍了铌酸锂畴工程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2020年08期 v.40;No.360 1-1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近代与综合实验

  • 拉深新能源动力电池壳表面颈缩纹的研究

    李超;宋杰;薛克敏;

    为了探明多道次拉深电池壳表面产生颈缩纹的原因及其对3003铝合金板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对3003铝合金多道次拉深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并对其原材料3003铝合金进行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化学成分以及原材料生产过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颈缩纹缺陷的电池壳原材料的晶粒组织粗大且不均匀,其板料延伸率明显偏低.由于3003铝合金板料生产过程中退火温度过高、保温时间过长而形成的不均匀粗晶导致了多道次拉深时变形不均匀,最终表现为颈缩纹,而延伸率是影响颈缩纹形成和反映颈缩纹材料特征的参量之一.

    2020年08期 v.40;No.360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 衬底温度对Rubrene:MoO3混合薄膜性质的影响

    李瑞东;邓金祥;张浩;孙俊杰;张杰;张晓霞;庄需芹;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制备了质量比为2∶1的Rubrene∶MoO_3混合薄膜,研究了混合薄膜的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结果表明: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混合薄膜的光学带隙变窄,说明MoO_3诱导Rubrene产生中间能级,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混合薄膜与金属电极形成欧姆接触,增强了混合薄膜的导电性.

    2020年08期 v.40;No.360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专题(仪器设计与使用)

  • 简易荧光显微镜的制作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翟家振;张元龙;孔令杰;

    用光学元器件制作了简易荧光显微镜.采用笼式结构,荧光显微镜的系统结构更紧凑.采用背向探测方式,方便对小动物成像.采用不同放大倍率的物镜观察含荧光蛋白标记的脑组织切片,展示了所搭建荧光显微镜系统的性能,同时证实实际成像中需要在成像视场与空间分辨率之间进行折中选择.

    2020年08期 v.40;No.360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基于线性霍尔传感器的液体黏度测量实验仪

    王学水;姜浩;祝志浩;李志涛;马亚楠;

    利用线性霍尔传感器改进传统落球法测量仪器,可以测量非透明液体的黏度.用磁性球替换钢球,采用4个霍尔传感器HG-302C输出受磁性小球下落所引起的霍尔信号,STM32F103ZET6微控制器实现信号的采集、时间计时和数据上传,LabVIEW程序实现信号的显示与数据的接收保存,Matlab拟合数据得到小球的终极速度.经实验测试,蓖麻油的黏度测量偏差为3.3%.

    2020年08期 v.40;No.360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KB型X射线微聚焦光学系统

    王新;陈亮;徐捷;穆宝忠;

    根据X射线荧光分析的需求,设计了高集光效率X射线掠入射聚焦光学系统.提出了"长物距、短像距"的点对点聚焦KB光学系统构型,系统的集光立体角为4.5×10~(-6) sr.根据光学结构,设计了反射镜的Pt薄膜,实现了对6.4keV X射线的高反射,集光效率为2×10~(-6),较直径100μm针孔的集光效率提高了1个量级.利用KB实验系统开展了X射线聚焦实验,获得了高亮度的微焦点.

    2020年08期 v.40;No.360 32-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互联网+物理

  • 基于WebGL的流体力学仿真实验

    宋小鹏;何秀锦;古小敏;吴国珊;王斌武;

    以工程流体力学课内实验为例,探讨使用开发速度快、便于部署、低成本的WebGL技术构建线上演示实验,并实现实验的在线设备展示、仿真演示及实验数据收集功能.

    2020年08期 v.40;No.360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学生园地

  • 水中声速测量实验的模型修正

    沈玥;周诗韵;

    在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比较法测量介质的声速实验中,通常的实验模型是考虑发射声波与在接收换能器上反射的声波进行叠加,在特定条件下形成驻波.然而在水中的声速测量中,实验现象与该模型不完全相符.考虑声波在发射和接收换能器间的多次反射,同时叠加声波在水-空气界面反射的影响,提出了修正模型并进行Mathematica仿真.结果表明液面高度对实验现象有较大影响.

    2020年08期 v.40;No.360 40-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 全反射对偏振态的改变规律及实验验证

    谢一凡;胡雪莹;

    基于菲涅耳公式,推导出一束偏振光经过全反射后偏振状态的改变规律,定量计算s光和p光的相位变化以及振幅变化,给出理论公式.并提出一种将光矢量转化为光强的思想,设计实验,以线偏振光为例验证理论公式的正确性,得到全反射对偏振态的改变规律.

    2020年08期 v.40;No.360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基于Ward模型的低成本人造龙卷风发生装置及涡旋参量的三维测量

    叶智丰;陈若琳;黄慧敏;曾启文;李翠莹;彭力;

    搭建了基于Ward模型的低成本人造龙卷风发生装置.改变进风角度、进风量可改变涡流比,产生不同形态的稳定的可视化涡旋.通过智能车带动热敏风速探头对龙卷风风场参量进行探测,分析不同涡流比下龙卷风不同高度横截面的切向、径向、纵向速度和核心半径等涡旋参量.实验结果表明,龙卷风切向风速随半径先升高后降低,纵向和径向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020年08期 v.40;No.360 50-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基础教育

  • 基于DIS的电容器充放电实验

    任淑红;张轶炳;

    利用DIS实验系统探究电容器充放电的特性,直观地显示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电流和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即插式可调电阻改变放电电路中阻值的大小,可以控制电容器放电的时间.

    2020年08期 v.40;No.360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巧用电子秤测量浮力

    刘信生;傅求宝;邢海根;

    根据力的相互性作用原理,经理论推理得到直接称出物体的重力大小、称物体受到液体的浮力大小的方法.运用电子秤的功能键,对阿基米德原理和影响浮力的因素等实验进行了探究,与使用弹簧测力计类探究浮力实验相比较,实验现象更明显,状态更稳定,步骤更简洁,数据读取更直接.

    2020年08期 v.40;No.360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