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卫锋;
简要回顾了参加讲课比赛的历程,总结了备赛经验和教学体会,通过具体案例说明反思与分享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性.讲课比赛虽然是个人参赛,但整个备赛的过程中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学校对教学的重视与支持是提高选手水平的保障.个人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内容准备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思想上的准备包括:端正态度,自我剖析,要有开放的态度.内容上的准备包括:实验前查阅文献,对实验有全面的认识;设计好讲解实验时问题的引入;厘清思路,突出自己的特色;把握所讲的内容,力求准确;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促思考;明确实验的教学目标.
2020年03期 v.40;No.355 23-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 张映辉;陈宝玖;殷燕;
在传播知识过程中强调价值引领是课程思政的本质要求.从实际案例出发,探究了物理实验课程蕴含的哲学思想,以及结合课程教学向学生展示和传播哲学思想的策略,旨在帮助青年学生学习和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打牢思想政治基础,培养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高素质人才.
2020年03期 v.40;No.355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李晓文;
介绍了在普通物理实验课程加入育人元素,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的经验.普通物理实验的育人元素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方法及物理学对社会的作用.在课程中进行价值引领的方式为:课堂讲授或讨论,利用课程网络平台传播及讨论,利用课后作业开展调研,制作展板.
2020年03期 v.40;No.355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王瑗;潘葳;
在传统的测量液氮比汽化热实验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研究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主动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液氮容器内液面高度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依靠国家教学示范中心的优质资源,学生重新制定实验方案,对实验内容做更进一步研究,用多块铜块集中对不同液面高度的液氮汽化情况分批测量,确定了测量液氮比汽化热时液氮容器内合适的液面高度区间.
2020年03期 v.40;No.355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 李静舒;邱晓婷;佘圳跃;唐吉玉;
利用核物理实验平台,完成了运用γ射线放射法测量料位高度实验,使用自来水当作物料模拟日常生产应用中料位计的使用过程.通过对实验得到的探测器高度与全能峰计数、峰总计数的关系曲线的各点斜率图的分析,实现了非接触测量液面高度.将该实验引入教学中,可打破学生谈核色变的错误想法,培养学生对近代物理实验的兴趣与探究能力.
2020年03期 v.40;No.355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 任佳琪;李飞祥;彭雪城;黄万霞;
在气垫导轨上探究弹簧振子的阻尼振动是普通物理实验中的重要实验,从实验上和理论上探究了挡光片宽度和振幅对半衰期测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测得的半衰期随着挡光片宽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大,随着初始振幅的增大而减小,而且理论和实验符合的很好.该研究在指导学生正确地选取实验的初始状态,并正确地测量半衰期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0年03期 v.40;No.355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 柴聪聪;凤飞龙;王公正;卫芬芬;
大摆角单摆实验由于忽略空气阻尼带来周期测量的系统误差.基于弱阻尼大摆角单摆的运动方程,推导了累计"周期"随摆次变化的解析公式,分析了"周期"随摆次减小的基本规律.结合实验数据分析,验证了将其用于大摆角单摆实验进行系统误差修正,从而通过累计测量减小随机误差的可行性.
2020年03期 v.40;No.355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 董家豪;徐乾;余智君;王思慧;周惠君;
纹影法可以测量气体微小密度的变化,传统纹影方法基于几何光学的折射定律,依赖图像灰度与偏转角之间的定标关系,在实际测量使用中较为局限.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傅里叶光学的分析方法,光源取为相干光,观测火焰密度场,在像屏上得到了明暗条纹分布.理论演算表明,像屏上的明暗条纹反映了密度场的相位分布,由此可以推演出密度分布.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无需借助定标关系,更具有普适性.
2020年03期 v.40;No.355 51-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