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参量诊断实验

    陈远喜;刘祖黎;

    <正> 为了让学生尽早了解科技前沿的知识,在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的资助下,我们研制了静电探针诊断实验仪(该实验仪已于1990年通过了国家教委的鉴定)。连续三年在我校本科生中开设了“用静电探针诊断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参量”的物理实验,具体测试出关于冷等离子体的密度、温度、振荡频率和德拜长度等几个重要的参量。

    1993年02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在气轨上用抵消法测量g的实验研究

    王晓耕;

    <正> 在气垫导轨上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测量重力加速度时,由于气轨粘滞阻力滑轮摩擦所消耗的功和滑轮转动动能在实验中被忽略,测量结果误差在4%~6%之间。本文采用抵消法来消除系统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所谓抵消法是指:在测量条件发生变化时,产生的系统误差基本不变,从而两种测量条件下的结果相减来抵消系统误差的影响。

    1993年02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油滴实验中数据处理的一种新方法

    陈远容;

    <正> 密立根油滴实验是大专院校物理实验课中的一个基本实验。该实验为了证实电荷的不连续性,即所有电荷都是基本电荷的整数倍,就应该求出实验测得的各个电荷值的最大公约数。然后算出每个带电油滴电荷量子数。这是油滴实验数据处理中最关键的一步。这个最大公约数现在普遍采用以下两种求法,但都存在较大的缺陷,一种是“倒

    1993年02期 5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磁滞回线实验的扩展

    万春华;于瑶;居彬;赫文惠;于峰;杨劲松;赫一方;

    <正> 一、实验扩展的提出磁性材料的磁滞回线的测量实验是高校学生必修的普物实验。我们认为除了学会测量方法之外,还应在学生时期就要了解每个实验的应用前景,这种应用意识的培养甚至更加重要。因此将实验尽量向其应用方向扩展。

    1993年02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用扬声器演示李萨如图形

    王连元;

    <正> 在普通物理实验教学中,多用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虽图形稳定,但不够直观。用电振音叉演示李萨如图形,由于电振音叉的固有频率不可调,只能观察到一种李萨如图形,而且也很难使图形稳定。既使有频率值存在一简单比值的音叉可供更换,也十分不便。本装置采用扬声器演示李萨如图形,不仅直观,而且同样可以得到各种稳定的李萨如图形。

    1993年02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用莫尔条纹实现光学微分

    黄佐华;

    <正> 一、引言本文介绍一种利用光栅形成的莫尔条纹实现光学微分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不但避免了制作微分滤波器(如计算机绘制光栅和复合光栅)等的困难,而且效果明显。

    1993年02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用APPLE-Ⅱ模拟演示α粒子散射实验

    陈钟钱;

    <正> 1909年盖革和马斯登在卢瑟福指导下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对卢瑟福建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起了关键的作用。现行高中物理教材都讲述了这个实验,但限于条件,中学里无法开设这个著名的经典性实验。我们利用APPLE—Ⅱ微机模拟演示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993年02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L>4f′的简单证明

    张建勇;

    <正> 固定物、像屏法(或二次成像法)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前提是物、像屏之距L必须大于四倍的待测透镜的焦距。但是为什么?学生往往说不清楚。笔者从高斯物像公式出发,证明了在二次成像法中为什么必须要求L>4f′。具体证明如下: 由高斯物象公式可知

    1993年02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对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改进

    阴志新;

    <正>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演示实验是在两个斜面板上通过两个小车后边分别拖着的两条细绳,经一个铁夹制动来进行实验的。这个实验存在的问题是:(1)由于两个小车运动的平面几乎与同学视线相平行,所以不便于学生直接观察比较两小车运动的位移。(2)用一个铁夹通过夹住两小车后边拖着的两条绳子对小车制动,往往容易造成失控而不能同时制动,影响实验效果。(3)小车一旦失控又容易从斜面板上掉落而碰坏小车,

    1993年02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全天候验电器的制作

    陆先升;

    <正> 传统的箔片验电器存在的缺点是(1)阴雨天气,空气潮湿,验电器难以带电,实验不易成功;(2)只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不能定性检测物体所带电荷的正负极性。本人制作了一台全天候正负电荷检测验电器,无论是晴天还是阴雨连绵的天气,实验均能顺利进行。并能准确地检测物体摩擦后所带电荷的正负;同时还能检测感应起电机、感应圈等静电高压电极的极性。

    1993年02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J1206型感应圈的改进

    孙礼平;

    <正> 感应圈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断续器通断初级线圈中的电流,在次级产生高压,它的缺点:(1)每次实验都要调整断续器,由于断续工作在火花状态,容易产生接触不良;(2)用断续器构成初级电源开关,即机械开关,通断速度慢时间长,所以初级电流较大,当断续器压死时,电流更大,容易

    1993年02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实验的改进

    赵明亮;

    <正> 初中物理第二册介绍的说明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的演示可见度小,大部分学生观察不到温度计读数降低现象。对此实验可作如下改进。一、实验器材 18×180试管一支,带

    1993年02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牛顿环实验综述

    周希尚;杨之昌;

    <正> 17世纪初,物理学家牛顿在考察肥皂泡及其它薄膜干涉现象时,把一个玻璃三棱镜压在一个曲率已知的透镜上。偶然发现了干涉圆环,并对此进行了实验观测和研究。迄今,牛顿环干涉实验以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物理图象明显等优点在对大中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物理实验中得到广泛采用。本文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多年的教学体会,对这一典型实验进行较全面的总结、分析和探讨。

    1993年02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用伏安法“精确”测量电阻的公式

    吴文旺;

    <正> 伏安法是测量电阻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不管采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总是存在着接入误差。本文给出一个计算公式,在电源内阻可以忽略的情况下,可以完全没有接入误差,可以象电位差计一样“精确”测量电阻。

    1993年02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数据区对最小二乘法拟合函数系数偏差的影响

    郭立群;

    <正> 一、问题提出在许多问题的研究中需要对实验结果作出理论解释。提出理论模型,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测量数据拟合,以此来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在组合测量的数据处理过程中,同时给出各拟合参量(系数)的估计偏差。拟合结果有时是曲线与实验点符合很好,而有些参量的估计偏差却很大,怎样解释这些大偏差呢?

    1993年02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间接测量中系统误差特性的一个特殊问题

    尹昭泰;

    <正> 在对一个物理量进行测量时,如果不考虑随机误差,则测量的准确度便由仪表的基本误差所决定。对一个物理量的直接测量结果表示为 x=x±△x (1) 式中△x为仪表引入的系统误差. 而间接测量的结果,

    1993年02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用非平衡电桥测电阻抗在医学上的应用

    黄慰怀;

    <正> 通常用平衡交流电桥测量确定的电阻抗值,但在医学上常会遇到随时间变化的电阻抗,测量这种变化电阻抗可用非平衡交流电桥。这种变化的电阻抗可以给出许多医学信息,因而使得用电桥测电阻抗这一非常普通的物理方法,在医学上得到实际应用。

    1993年02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教学型CCD光学多道分析器及其在光谱实验中的应用

    杨经国;冉瑞江;杜定旭;薛康;张立志;

    <正> 引言先进的光谱实验室中已经排除使用照相干版法获得光谱图形,由列阵探测器(线阵或面阵)、多色仪及专用微机组成的光学多道分析器(OMA-Optical Multi-channel Analyzer)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OMA系统的高价格,使它尚未成为普通高校教学实验室面向广大学生开放的光谱采集分析手段。本文作者们使用线阵电荷耦

    1993年02期 77-7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液晶旋光偏振仪

    肖国群;

    <正> 在光学实验中,偏振光总和晶体(片)构成一定的光路。如在两正交的偏振片之间插入晶片产生旋光现象等。本文提出了一种实验设计,采用液晶显示器作为基本元件,取材方便,费用低廉,富有新意,易于推广。

    1993年02期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观察、分析,增强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陈秀玲;

    <正> 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是基础实验课教师努力奋斗的目标。下面结合我校普物光学实验课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1993年02期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实验室仪器设备保护接零的探讨

    宋建蓉;

    <正> 本文在简要介绍一般的接地、接零保护之后,从一个电学实验出现异常现象的实例分析了实验室用电及其安全保护的特殊性,进而对保护接零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进行探讨,并提出关于实验室建设中如何考虑用电安全保护问题的一些具体看法。

    1993年02期 84-8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双曝光全息干涉测漫射体微小位移的一种实验室方法

    吴次南;黄绍书;

    <正> 一、原理对漫射体的位移前后在同一全息干板上进行两次全息记录,所得双曝光全息图进行再现时所产生的干涉条纹之间距,反映了漫射体在两次曝光之间的位移量。记录方法是用同一个参考波u_R在同一全息干板上记录两个物光波前u_(01)和u_(02)。这样,全息干板上所记录的光强分布为:

    1993年02期 86-8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光栅面不平行引入的系统误差分析

    陈雅丽;应日平;

    <正> 光栅是光学测量中十分重要的光学器件。实验表明,光栅玻璃两表面并不平行,这就给测量带来了系统误差。如何减小这个误差,一些文章做了讨论和研究。但对由于光栅玻璃不平行所带来的误差的定量计算却是十分困难的,这是因为这种情况下的光程差与衍射角之间有着复杂的函数关系。为此,我们利用计算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1993年02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谱线不等高对光栅常数测量的影响

    武志华;

    <正> 分光计测光栅常数实验的基本操作之一就是调节谱线等高,即要调节光栅刻痕与转轴平行。本文对谱线不等高对光栅常数测量的影响,给出一定量公式,导出方法物理意义明晰,计算简洁。首先以单缝衍射为例,说明狭缝与线光源不平行时,衍射图样的变化。图1是单缝夫琅和费衍射装置图。三个

    1993年02期 9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双棱镜的像差

    钱福荣;

    <正> 对图1所示双棱镜干涉实验(仅画出上半部份),作者在前文中已推得折射线方程 Y=Xctg(α+θ_2′)+[(?)tgαtg(θ_1)′+(?) tgα-(?)tgαctg(α+θ_2′)+(?)ctg(α+θ_2′)]÷[tgα+tg(θ_1)′]

    1993年02期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分光计调整的表述

    张礼天;

    <正> 分光计调整的要求可分为几何要求与物理要求。几何要求可简述为“三个垂直”:小平台、望远镜的主光轴、平行光管的主光轴都必须与仪器转轴垂直。而要做到“三个垂直”,在目测(粗调)时应力求“四平行”;

    1993年02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物理规律在几件古文物中的妙用

    谭红;

    <正> 四川大学博物馆是西南地区创立最早的博物馆,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藏品和新颖的陈列形式闻名于中国高等院校,现将该博物馆陈列中的几件文物从历史的角度以描述和介绍,再说明其物理学的依据。

    1993年02期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下载本期数据